咋想的?!商販剪禿綠化帶,偷月季當玫瑰賣
今天七夕,據某電商平台數據顯示,8月1日至12日,平台七夕相關商品銷量環比增長169%。其中,玫瑰花銷量比2月14日情人節期間上漲402%。
不過,人們日常買到的玫瑰花,可能真不如段子中“收到玫瑰,結果是玫瑰花茶”實在。

四人組團剪禿綠化帶
偷月季當成玫瑰賣
近日,北京豐台公安分局公布了一則“四人組團剪禿綠化帶,偷月季當成玫瑰賣”的案例。
8月6日淩晨3時左右,通過監控發現有4名形跡可疑的女子在某路段綠化帶中穿梭,看樣子也不像是綠化隊的在施工。
隨後,派出所巡邏民警趕到了現場。據了解,4名女子平時在附近賣玫瑰花,看到綠化隔離帶中的紅色月季和玫瑰相似,就深夜組團來剪花,當成玫瑰花出售,已持續一個星期。
一晚上4人就已剪了幾大提袋,200餘株。近200米長的綠化帶,紅色月季花已被剪光,清點的時候,月季花鋪滿了派出所警區辦公室。
目前,4名嫌疑人因涉嫌盜竊已被豐台警方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工作中。
月季能夠以假亂真充當玫瑰?
我們買的玫瑰會是月季嗎?

“rose”是誰?
中國植物學會科學傳播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史軍介紹,“rose”一般指薔薇屬植物,其主要代表就是薔薇、玫瑰和月季三種。
月季又分古典月季和現代月季。歐洲本土所栽培的各種薔薇是傳統的歐洲古典月季,比如大馬士革薔薇,大多呈粉色與白色。
隨著中國月季的加入,園藝家把中國月季與其它薔薇屬植物雜交繁育出成千上萬的月季品種,現代月季誕生。

買到的玫瑰是玫瑰嗎?
史軍表示,實際上,我們平日在花店、市場、街邊見到的所謂“玫瑰花”基本都是現代月季,而植物學上真正的玫瑰花則幾乎不會出現在花店裏。
因為,真正的玫瑰葉子有褶皺,且無光澤,而香氣比較濃烈。所以,比起觀賞用途,它們通常作為香水、精油的原料,也會被放入鮮花餅,當作餡料或是被製成玫瑰醬等。
而以食用為培養目的月季,也已經成為“花式菜肴”的食材之一。

月季&玫瑰,傻傻分不清楚
史軍指出,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形態與味道兩個角度,進行基本判斷。
首先,可以先觀察花朵的葉片。通常來說,月季葉片是5片小葉(一般3~5個小葉),玫瑰是7片小葉(通常小葉5~9片)。並且,月季葉片的表麵是光亮的,像塗了一層油一樣可以反光,而玫瑰通常是皺巴巴的。相較於月季,玫瑰的莖刺又細又長,數量也偏多。

其次,它們的香氣略有所差別。玫瑰花的香氣比較獨特,就是典型玫瑰精油的香氣。
另外,從花期上來看,月季一年當中會多次開花,而玫瑰和薔薇一年隻開一次花,薔薇通常春季開花,玫瑰則是在夏季開花。

趕緊看看你手裏的花
是玫瑰、薔薇還是月季?
來源:央廣網